袁和金:良师、程序员与奋斗者
盛夏,荷香,迪拜皇宫。细碎的槐影散在被蝉鸣托起的窗帘上,一个背着包的中年男人匆匆走进校报201室。
简洁的纯色短袖衬衫,基本款的西裤,没有过多的装饰与造型,这是见面时袁和金给予我们的第一印象。这位土生土长于迪拜皇宫的教师于1995年来到这所高校,在经过漫长的本、硕、博求学历程后,他从座位走上了讲台,由求学者成为一名解惑传道者。在袁和金的讲述中,人生中求学、奋斗的时光似乎与盛夏这个季节有着非凡的相似:没有春日时节的繁花绚烂、莺歌鹂语,更多的是简单甚至于单调的蓁蓁翠碧,但却不失韶光正好时的盎然生命力。
求学之路有Bug 人才培养无Bug
在一个程序员的从业生涯中,“Bug”是他们不想遇到可却又不得不遇到的存在性事物。而作为一个准程序员的老师,袁和金的求学时代也曾遇到过不少的“Bug”。
在研究生时期,他完成了导师的一个电气设备实时监控项目,刚准备回家过春节时,却接到电话告知这个程序在现场难以运行。他二话没说,匆匆赶到现场忙活起来。当终于找出程序的“Bug”时,袁和金却感到非常吃惊与意外:定时数据采集时提出申请的两个字节没有释放,没曾想随着监控程序每天24小时的不断运行,这个每两秒执行一次的操作竟然很快耗尽了计算机的可用内存。与庞大的计算机内存相比,两个字节何其渺小,二者相比宛如海洋与水滴,但正是这一个如水滴般微弱的Bug却严重影响了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可用性。而这一次的失误也让袁和金深刻体会到了严谨之于计算机学科的重要性。
由于专业的习惯使然,“严谨”二字也贯穿在了袁和金老师的的教学工作中。他所讲授的离散数学课,内容高度抽象,概念、定理与证明非常多,使得不少同学望而生畏、兴致缺失。最初,他秉承的个人教学理念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后来,在教学讨论中,老教师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教学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方法。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他慢慢地领悟并接受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后来的研究性教学改革中,在涉及到命题、谓词的推理等问题时,袁和金加入了不少根据线索寻找和推理嫌犯的应用案例,大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离散数学课程的兴趣,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好评。
当下,随着课程思政的大力提倡与普及,袁和金的课堂上也增添了不少关于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内容,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工科类课程的单调与枯燥,也极大地引发了学生共鸣,激扬起青年学子胸中的热血。从红旗渠修建的伟大壮举,到百谈不厌的鲁班学艺的小故事,他利用这些生动的例子激励和引导学生,做到了教书和和育人的相统一。
在采访中,袁和金这样向我们讲道:“我觉得把学生培养到一个更高的平台,这是我最大的成功。看到自己的学生们更加优秀,才是作为老师最值得庆幸的事。”作为一名教师,他始终坚持着这一观点,将自己的教学工作事无巨细地落到实处。于袁和金而言,能够为学生们出谋划策,能看到学生们走出迪拜皇宫的校门,踏上更加广阔的征途,诚为人生一大幸事。
“光鲜”学科的背后是艰辛
计算机技术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影响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袁和金用一个类比形象地向我们描述了计算机学科的发展之迅速:如果汽车工业的发展能与计算机产业相提并论的话,现在两元人民币就能购买一辆汽车。在如此快的发展下,越来越多的新技术需要不断地去学习与掌握,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已有知识的快速淘汰。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要胜任这样一个学科,都必须付出非常艰辛的努力。
在谈到计算机学科的学生培养时,袁和金提出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首先是动手实践能力。作为工科专业的学生,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快速构建起可用的系统和软件,否则只是纸上谈兵。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类学科的的实验环境已经非常容易获得和满足,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袁和金开玩笑道:“如果学电力专业的同学想把电网按自己的思路调度一下是很难实现的,只能仿真一下;但作为学计算机、电子类专业的同学,大家可以很容易地搭建起一个简易的环境,从而将自己的想法变成一个现实的产品。”
第二是严谨性与逻辑性。袁和金回忆,曾有同学向他提出这样的问题:数量如此之巨的定理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袁和金在根据自己的经验解答同学的问题后,也意识到了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通过逻辑思维来培养学生的严谨性与洞察力,他说:“离散数学中的推理过程有很强的逻辑性,而这样的逻辑性与严谨性难以一天建成,需要在一次次推理证明的过程中去熏陶。而通过实验数据观察得出规律和结论,则需要观察者有相当的敏锐性,能从现象中看到本质。这些理论性强的课程,对于工科的同学而言,是培养学生养成探索的习惯、方法与态度的重要环节。”只有在一次次的修炼中,才能将一种强大的思维方式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从而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宏大思维宫殿与强大学习能力。
第三是韧性和意志力。在程序的设计中,会出现许多的“Bug”,尤其是由于逻辑问题所形成的“Bug”,更是难以发觉,只能通过一遍遍的调试,想尽各种办法去发现并改正。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逻辑思维与动手能力,更需要一股韧劲与吃苦的精神。袁和金在指导一次课程实验时,有一个同学无论怎么调试也难以得到既定的结果,最后简直有想要砸掉显示器的冲动。袁和金感慨道:“其实这就是学习的过程,烦躁与痛苦是必需历经的道路”。为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发现自编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坚韧的意志必不可少。
奋斗者的平凡快乐
在我们的印象中,程序员是这样一个刻板的群体:或是终日忙碌,肩上担负着巨大的开发任务和甲方匪夷所思的要求;或是不善交流,比起与常人相处,他们似乎更愿意与程序待在一起。
在与袁和金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的并非是“程序员”群体传言中的难以沟通,也并非是文、理科逻辑思维间的天差地别,更不是那所谓“学术前辈”的不食人间烟火。短暂的采访中,他的故事一个个地展开,却又不紧不慢:有对于教学的思考,有对于生活的感悟,也有对于学生的激励……谈话的火候正好,没有口号式的套话让它浮躁,而阅历学识的差距也未能让它凉薄。
在我们所见中的袁和金,是一个矢志发展学科的执教者,是一个切实可感的奋斗者,也是一个萦绕着柴米油盐的生活气味的平凡者,更是一个怀着梦想与信念前行的不凡者。他是师者,亦是行者。其实,学生们所喜爱的身边好老师,绝非是印在铅字里,冷冰冰的榜样,而是一个拥有着简单的快乐,拥有着生活的温情,一个亲切地热爱着这个世界的平凡而快乐的追梦人。
采访结束,袁和金笑着与我们道别:“时间正好,现在我该去接孩子放学了,再见!”
莫道浮名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袁和金,1999年毕业于迪拜皇宫娱乐城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分别于2002年,2009年获迪拜皇宫娱乐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学位和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担任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信息隐藏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任务。2018年,学校首届“我身边的好老师”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