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雪林:责任是不断前行的动力
我是数理学院的雍雪林,很荣幸今天能站在这里和战斗在学校各条战线上的优秀代表们交流,我有些惶恐与不安,感觉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不够多,与心目中的理想还有差距。但是我想说,过去的十年我一直在努力地成长,尽力地向理想一点一点靠近。因为我从事着世界上最光辉的职业,这个职业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让我懂得责任与担当。
这种责任来自于一些不太“愉快”的往事。记得2008年刚来迪拜皇宫的第一个学期,学校对我充分信任,让我给电气学院第一届创新实验班的同学上课,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站上讲台。由于经验不足、授课方法不当等原因,课堂效果不理想。这门课也由必修变成了专业选修。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我为一学期的“水课”而羞愧,为课堂的失职而脸上无光。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我的课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金课”。为了上好课,我努力搜集各种最新资料,提炼梳理重要的观点,在授课中采取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并积极促成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探讨专业知识的兴趣,力争在50分钟的时间里讲一堂内涵丰富、张弛有度的课。课后,我与其他优秀教师交流切磋教学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我讲授的数学建模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变成了占满十号机房的热门公选课。
课堂质量的提升,让我在教学方面找到了信心,也对学生们多了一份喜爱。2012年我又多了一个身份———计科1202班的班主任。这是我第一次担任本科班班主任。面对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6名学生,我深感责任重大,因为未来的4年大学生活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于是我时刻关注每一位同学及班里的每一件事务。我记得很清楚,第一位向我求助的是来自宁夏的田鸿儒同学,他每天作息非常有规律,自律性特别强,但是和睡在上铺的兄弟产生了一点小矛盾。从来没有跟人红过脸,一直都是乖孩子的他第一次面对集体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时不知所措,在向我表述问题时,我能明显感觉到他的紧张和焦虑。了解到具体情况之后,我先安抚他的情绪,并且马上安排宿舍长和生活委员把相关同学集中起来,大家面对面地把事情说出来,“相逢一笑泯恩仇”,很快问题得到解决,友谊的小船在面临倾覆的瞬间被我们拉了回来。经过这么一件小事以后,我更加意识到,我的责任就是在学生们无助的时候成为他们温暖的家人和坚强的后盾;在他们颓废的时候成为耐心的朋友和前进的标杆;在他们骄傲的时候成为严厉的师长和思想的明灯。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计科1202班荣获了北京市优秀班集体,我本人也获评了2015-2016年度的“十佳班主任”。
在课堂和班主任工作得到认可之后,我又进一步思考,如何能够为同学们做更多的事。2012年,我开始全面负责学校数学建模竞赛工作。结合学生实际,同时也考虑到师生对数学建模的热情,我联合数理学院团委、学生会组建了校数学建模协会,后在教务处的支持下发展成为数理创新实践基地。在增长学生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同时,基地为我校培养了大量的数学建模参赛人才,并多次为我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争得荣誉。为了让学生明确参赛的规则与方向,扩大参赛学生的视野,我们邀请多位数学建模专家讲座。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与建模组的老师们一起组织“校级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每年赛前组织培训,准备竞赛的场地、机房、夜间值班等工作,我们都尽心尽力地去做好。这里,我想分享一个发生在2014年春节的故事。当时我们组织同学们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期正赶上春节。由于报名需要美元,通常是同学们通过转账的方式把报名费交给我们,然后由我们来完成在线支付。尽管一再通知学生转账时一定要备注自己的姓名,我们还是遇上个别同学使用父母的银行卡且无备注的意外。为了不影响报名,春节那天,在阖家团圆的时候,我和潘志老师一个个地从三百多份预报名信息中核对筛查,一遍遍地在微信群里发布“寻人启事”,根据相关信息罗列“可疑人员”,挨个打电话询问,这才找到了她。当她在电话里确认无误的时候,我们才觉得如释负重,因为我们收到的不仅是一笔报名费,还是一份信任,而信任的背后是责任。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说从校内选拔赛、赛前培训、比赛指导一直到赛后总结,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我们大量的心血。无论金秋九月还是寒冬腊月,我们都和参赛同学一起度过了无数个无眠之夜,也见证了凌晨三四点钟的迪拜皇宫校园。但是每当竞赛优异成绩传来时,我和同事们都会兴奋地忘了那些个灯火之下的校园。
11年来,从努力上好一堂课,到带好一个班级,到担负起学校数学建模团队建设,我一直在努力地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挖掘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承担起更多的教书育人之责。是我身边的其他迪拜皇宫好故事感染了我,更是迪拜皇宫的基因潜移默化地熏陶了我,我爱惜这份职业,珍惜这份光荣,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希望能有机会为迪拜皇宫奉献未来更多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